您好,欢迎访问8868体育是一家亚洲龙头企业公司【实力雄厚,诚信为本】8868体育APP下载,8868体育平台,8868体育下载,8868体育官网入口,多款游戏,直播视讯,优质画面体验感满满!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品牌!
+86 569863569

联系我们

8868体育网页版登录
邮箱:http://fcesd.com
电话:+86 56986356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在线咨询

镁合金行业研究报告:青翠欲滴镁为体翘首展8868体育网页版登录望有所期

发布日期:2024-02-06 14:13 浏览次数:

  随着新能源车续航和传统油车节能减排的要求提升,轻量化成为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镁合金作为最轻质的商用 金属工程材料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从镁的产业链来看,上游的原镁冶炼行业 cr5 市占率 22.89%,集中度较低,未来 随着云海金属生产线的扩建,以及行业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集中度有望显著提升。中游的镁合金加工行业集中度很 高,cr5 市占率达到 82%,云海金属占比 35%(排名第一),形成规模效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下游应用方面, 汽车领域为镁合金的主要应用方向,达到了镁合金消费总量的 70%,3C、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建筑、储氢等领域 也有应用。

  镁是一种银白色的轻质碱土金属,元素符号 Mg,化学性质活泼,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热消散性,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之一。镁元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地壳中含量约占 2%。排名位于第 8,也是地壳中含量第 6 丰富的金属元素。含 镁固体矿物主要来自白云岩、菱镁矿、水镁矿和橄榄石等,每年能够保持在 130 万吨的产能;以及海水、盐湖等液态 资源,每年保持在 5 万吨以上的产能。根据同花顺 iFind 统计数据,2022 年全球菱镁矿基础储量约为 68 亿吨,主要 分布在俄罗斯、斯洛伐克、中国等地区。我国菱镁矿基础储量约为 5.8 亿吨,占全球菱镁矿基础储量的 8.53%。在我 国,镁冶炼的主要方法是皮江法,以白云石为原料,查明储量 40 亿吨以上,并且质量优,杂质含量低,主要分布省 区有山西、宁夏、河南、吉林、青海、贵州等地区。用于电解法的主要原料是液态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的盐 湖,柴达木盆地内大小不等的数十个盐湖的镁盐储量约为 60.03 亿吨,占全国已查明镁盐总量的 99%。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是目前全球最轻质的商用金属工程材料,相对于其他常用的传统材料,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散热好、抗冲击力和抗蠕变性强、阻尼减震降噪能力强、电磁屏蔽性能 优异等特点。相比于其他材料,镁合金可吸收更多的振动冲击,比强度明显高于铝合金和钢,比刚度与铝合金和钢相 当,远远高于工程塑料,为一般塑料的 10 倍。

  镁于 1774 年首次被发现,属于轻金属的一种,1886 年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已有逾 130 年之久。随后,镁的 工业化技术以及应用范围得到了广泛发展,至 1930 年,世界镁产量达到了 1200 吨/年以上,二战期间随着军用需求 的急剧扩大,镁合金工业进入了第一个飞速发展期。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各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镁合金的研究与开 发,皮江法炼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镁的价格降低到与铝相当的程度,镁合金进入了第二个飞速发展期。自此之后, 全球范围内镁工业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之中。

  目前镁合金应用范围仍远不及于铝合金和钢,主要因为过去镁合金有很多难题待解决,如加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较高, 镁自身的理化性质导致它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深加工性能较差,生产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随着近几年国内外科 研院所、相关企业等对镁的研究和经验逐渐进步,镁合金或将打开下游广阔的应用场景。

  镁的产业链的基本结构为:上游是镁矿开采以及原镁冶炼,中游是镁合金冶炼,下游是镁合金的深加工。

  我国是产镁大国,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初步统计,2022 年,中国共生产原镁约 89.36 万吨,同比下降 5.82%,同时全球原镁产量预测为 111.5 万吨,中国产量约占全球的 80.14%。按地区来看,陕西地区生产约 54.84 万吨,同比下降约 12%;山西地区全年生产约 20.25 万吨,同比增长 3.27%;内蒙古地区全年生产约 4.37 万吨,与 2021 年大致相同;新疆地区全年生产约 2.82 万吨,同比增长约 8.88%。陕西省原镁产量占比达到了 61.37%,是我 国原镁的最主要产区。 2021 年和 2022 年我国的原镁产量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环保政策限制和作为原料之一的硅铁煤炭价格上涨,推升了 镁的价格,导致下游需求一般,需求的疲软反过来也对供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也是镁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具有充分的议价权。2022 年中国共出口各类金属镁产品 49.77 万吨,同比增加 4.30%。 其中镁锭共出口 27.28 万吨,同比减少 2.75%;镁合金共出口 13.72 万吨,同比增加 26.34%;镁粉共出口 6.76 万吨8868体育网页版登录, 同比减少 12.09%。

  我国皮江法生产普遍采用白云石。白云石要是由碳酸钙与碳酸镁组成的矿物,是制取各种镁化合物的重要原料。白云 石几乎与石灰石一样分布广泛。我国已探明的储量在 40 亿吨以上,其资源遍及我国各省区。皮江法以煅烧白云石为 原料、硅铁为还原剂、萤石为催化剂,经过煅烧、压团,加热还原,冷凝结晶、溶剂精炼等步骤,产出商品镁锭,即 精镁。皮江法具有流程短、投资少、建厂快、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皮江法在我国占据了绝对主流,但是由于其资源 能源消耗比较大,污染比较严重,镁冶炼被发改委列入限制性产业名单之中。 除皮江法之外,还有电解法制镁的技术,由氯化镁的生产及电解制镁两大过程组成。电解法生产镁的细分工艺很多, 但基本原理相同。

  国内原镁产能高度分散,镁冶炼行业集中度较低,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数据,2021 年我国原镁产能为 137.61 万吨,前十家企业占据了 31.03%的市场空间,产能超过 3 万吨的企业仅 7 家,占全国产能比重为 27.25%, 绝大部分是 0.5-2 万吨产能的公司,且很多企业已经缩减产能甚至停产。从地域分布来看,截至 2021 年,共有企业 数量 49 家,其中陕西 34 家,山西 8 家,新疆 3 家,内蒙古 3 家,宁夏 1 家,其中又以府谷占据着主导地位。 云海金属作为镁冶炼行业的绝对龙头,原镁产能 10 万吨,国内第一,占有率 7.27%,远高于行业第二银光华盛镁业 的 6.5 万吨产能。此外,公司青阳项目正在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建设,预计于 2023 年底投产,2025 年公司扩建产能完 全达产以后,能够达到 50 万吨原镁和 50 万吨镁合金的规模。随着国家环保高压持续,镁冶炼转型政策推动,预计未来将高成本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以后,行业集中度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我国原镁消费结构中,镁合金占比最大为 41%,其次为铝合金添加剂,占比 34%,此外,海绵钛和钢铁脱硫分别 占比 16%和 9%。据初步统计,2022 年我国原镁消费量为 39 万吨,同比减少 17.37%。主要是由于镁价高企,以及 疫情导致下游企业需求再度放缓。

  2019 年以前我国镁合金产量呈增长态势,2020-2022 年由于疫情和环保政策等影响产量有所波动。2022 年,我国镁 合金产量为 30.69 万吨,同比减少 3.49%。镁合金的生产主要包括熔化、精炼、加入其他原料、浇铸、静置等流程,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国内外镁合金冶炼企业使用的主要干燥溶剂对于大气层具有污染和破坏作用,如何研制出一种无公 害、有效的镁合金熔炼保护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

  不同于原镁冶炼,我国镁合金行业的集中度较高,CR5 超过 80%。云海金属是镁合金冶炼的龙头,具有年产 20 万吨 镁合金的生产能力,占据了行业总产能的 35%,属于绝对的龙头地位,规模效应明显,竞争优势显著。

  在镁合金进一步深加工过程中,铸造镁合金占整个镁合金产品用量的 70%,镁合金产品的应用开发得益于压铸工艺技 术的发展,近 20 年来,一些新的压铸方法包括真空压铸、充氧压铸、半固态压铸也相继发展应用。其在消除铸造缺 陷,提高铸件内在质量方面具有传统压铸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除了压铸以外,铸造镁合金成形技术还包括:重力和 低压铸造、镁合金的半固态成型和挤压铸造等,镁合金塑性加工技术与装备包括镁合金挤压、镁合金轧制、镁合金锻 造、镁合金拉拔、镁合金超塑成型等。 镁合金压铸后的下游产品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产品、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等,其中汽车领域是最主要的应用方向, 占比达到了 70%,其次为 3C 领域,占比为 20%。

  我国大多数镁合金压铸企业产能规模均较小,只有少数企业具备产品方案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压铸及精加工工艺 控制等多个环节的整体能力。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初具规模的企业凭借先发的技术优势和成功产品的经验效应可 以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未来行业结构将逐步调整。

  镁合金压铸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对生产过程中安全性要求也较高。由于很多镁合金压铸企业是在铝合金的基础上扩 展的新业务,两者在材料物理性质上的差异,镁合金压铸工艺设计在填充速度、温度控制、油路设计、防止缩孔、防 止形变、安全生产要求等方面与铝合金不尽相同,行业新进入者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

  随着国内外技术不断精进,可生产镁合金零部件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可研制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已超 100 种,海外 发达国家部分车型单车用量已超 25kg,整体应用增速提升明显。

  在航空工业中,镁合金在航空工业中主要用于制造设备支架、仪器仪表壳体、操纵系统支座、座舱骨架、发动机附件 机匣、直升机变速箱、发动机架、机轮轮毂等零部件,其中镁合金铸件超过 90%。我国的飞机、导弹、火箭和飞船 上均有稀土镁合金构件使用。 镁合金在 3C 领域的应用较为普及的有笔记本电脑结构件、手机中板等。在 3C 产品朝着轻、薄、短、小方向发展的 推动下,镁合金的应用得到了持续增长。镁合金的轻量化、刚性高、减震性好、无磁、散热、可回收、触感好等优点 推动其设计和消费的流行趋势。镁在骨科中是医用金属的常用材料。镁与人体骨骼密度接近,容易加工成形,并且具 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独特的生物降解功能,而镁又是人体所必需的宏量金属元素之一,因此镁合金是医用金属 材料的不二选择。 除此之外,镁在建筑模板、储氢、高铁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其中,建筑模板很可能是下一个用镁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

  通过镁合金实现汽车轻量化,相比于钢、铝合金等材料具有更好的减重性能。目前我国的单车用镁量相比于欧美还有 一定差距,未来汽车用镁需求有望显著提升。根据预测,我国汽车行业 2025、2030 年的镁合金消耗量分别达到 35.32 和 71.12 万吨,原镁消耗量达到 38.85 和 78.23 万吨,2022-2030 国内原镁消耗量复合增长率为 21.70%。目前国内 压铸工艺比较成熟的主要是小型配件,未来主要突破点在于各类支架产品。另外,镁合金建筑模板相关技术也已研发完 毕,即将开始批量供货,未来也有望快速发展,预测到 2025 和 2030 年的原镁消耗量分别为 32.53 和 60.77 万吨,复合增 长率为 30.69%。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满足汽车使用要求、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将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与多种轻量化材料、轻量 化制造技术集成应用所实现的产品减重。汽车质量越轻,行驶同等里程燃油或者电力消耗越少,排放更少,续航更长。 另外,降低汽车质量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由于惯性与质量直接相关,汽车操控能够变得更加灵活,刹 车制动距离减少也能增加行驶中的安全性。根据研究表明,燃油汽车每减重 10%,在环保、安全性、节能性等方面都 具有一定效果。

  新能源车的减重需求则更为迫切,新能源车电池普遍较为笨重,其质量占据整车整备质量的20%-30%左右,通过增 加电池来延长续航成本高,效果差。在电池技术没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新能源车需要轻量化来减轻续航压力。奇瑞 汽车实车测试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每减重10%,平均续航能力增加5%-8%。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其中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而城市公路交通又是交通碳排放的重 要来源。据发改委介绍,我国交通行业碳排放构成中,公路占74%、水运占8%、铁路占8%、航空占10%左右。近年 来,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降低了许多,相比于2016年已经下降了65%左右,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作为排放 主力,有较多途径实现交通行业的碳减排,发展新能源车和降低燃油车重量就是两种主要的途径。

  我国出台了有关倡议、法规和政策,对碳达峰和清洁能源发展提出了要求,同时积极鼓励镁合金其制品在汽车相关产 业链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当今,钢铁、铝合金和塑料是汽车上使用最多的三大类材料,按重量计算,三类材料占整车比例合计约为 80%,其 中钢和铁约占 62%,铝合金和塑料大体相当,均占 8%~10%。而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仅仅为 0.3%,有研究 表明,使用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车体重量可分别减轻 15%~25%、40%~50%和 55%~60%。镁合金拥有最 好的减重效果,是汽车轻量化材料的不二之选。

  从具体部件来看,对于质量小于 5kg 的小型部件,使用镁合金后可以实现 1-3kg 的减重效果,而对于质量大于 15kg 的大型部件,使用镁合金的减重效果绝对值可以达到 5-10kg 左右,根据不同零件生产厂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 实际的减重效果会有所不同。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所有的部件都能完全由镁合金替代,那么汽车整车最多可实现 43% 的减重效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 2016 年 10 月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年,我国单车 用镁量要分别达到 15kg、25kg、45kg,镁合金占汽车整备质量的比例分别达到 1.2%、2%、4%。根据 2022 年 79 届镁业大会 CM 公司数据,目前我国的单车用镁量为 3.5kg,与欧美汽车还存在较大差距,也没有达到《技术路线kg 目标。主要是过去企业对镁合金的观望和谨慎、镁合金自身的缺陷、镁价较高等影响,随着汽车相关 镁零部件的技术成熟,以及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未来汽车用镁渗透率或显著提升。

  2021 年开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2022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达到了 680 万辆,占比 25.6%,相比于 2020 年的 136.6 万辆增长了 397.8%。生态环境部和发改委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出, 到 2030 年,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占新车销量的 50%左右。随着新能源车占比提高以及 对续航提升需求,单车用镁量有望迅速提升。

  2022 年,我国汽车产量为 2702.1 万辆,假设镁合金消费量与 2021 年的 20.96kg 基本持平,按照 70%用于汽车行业 计算,汽车行业的镁合金总消耗量为 14.67 万吨,单车用镁量按照 3.5kg 计算,即 2022 年汽车合计用镁量为 9.46 万 吨,由此可得 2022 年年汽车行业的镁合金材料利用率为 64%。2022 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为 25.6%,结合 3.5kg 的平均用镁量来估计,估计当前新能源车平均用镁量在 7kg 左右,燃油车用镁量在 2.3kg 左右。 我们假设未来新能源车的产量占比均与销量占比保持一致,到 2025、2030 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分别达到 35%、 50%,单车用镁量分别达到 15kg、25kg,而燃油车对镁的需求稍低,单车用镁量分别按照 5kg、10kg 预测。汽车产 量年均增长率为 1%,材料利用率每年增长 1%,原镁生产镁合金比例为 1.1,镁合金下游消费结构保持不变。 综合以上假设,汽车行业 2025、2030 年的镁合金消耗量可以分别达到 35.32、71.12 万吨,原镁消耗量达到 38.85、 78.23 万吨,2022-2030 的原镁消耗量总的复合增长率为 21.70%。

  2022 年,全球汽车产量为 8501.67 万辆,新能源车占整体市场的 14%份额。假设新能源车的全球产量与全球销量占 比一致,则新能源车全球产量为 1190 万辆。2022 年全球金属镁需求量预计为 106 万吨,假设全球原镁和镁合金的 消费结构与中国相同,则 2022 年全球汽车行业镁合金需求总量为 30.42 万吨。根据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报道显示,目 前世界平均单车用镁量 2.1kg/辆,则全球汽车用镁总量为 17.85 万吨,材料利用率为 59%左右。依上述数值为基准, 假设目前全球新能源车的平均单车用镁量为 5kg,计算可得当前燃油车单车用镁量为 1.63kg。 在未来预测上,考虑到除了欧美国家以外,全球范围内还有较多地区因为经济条件较差、原料成本较高、技术水平不 足等原因难以将镁合金普及到汽车中,未来的全球单车用镁量平均水平或略低于中国。因此假设到 2025 和 2030 年, 全球新能源车单车用镁量分别为 12kg 和 20kg,燃油车单车用镁量分别为 4kg 和 8kg。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分别为 20% 和 30%。材料利用增长率、汽车年均产量增长率、消费结构等假设与预测中国时一致。 综合以上假设,预计全球汽车行业到 2025 年和 2030 年时,镁合金总消耗量分别为 79.12 和 159.39 万吨,原镁消耗 量分别为 87.03 和 175.33 万吨,2022-2030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23.07%。

  在国内,汽车镁合金配件的渗透率因部件大小的不同差异较大,方向盘等重量在 1kg 左右的小部件发展较为成熟,接 下来以稳固市场份额为主;净重 3-5kg 的仪表盘支架已在海外批量应用,但是国内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更大型的部件 目前应用很少,还有待进行更多的研发和推广。 方向盘是目前最为成熟的镁合金压铸汽车零配件,渗透率和材料利用率都很高,已经在 80%以上的汽车上得到大规模 应用。据国外预测,未来汽车都将安装安全气囊。因镁合金方向盘轻、减震和安全。汽车安装安全气囊后,几乎所有 汽车都要 100%地换成镁合金方向盘。因此假设 2025、2030 渗透率和材料利用率分别能够提升至 85%、90% 。预计到 2025 和 2030 年,方向盘消耗的镁合金分别为 2.51 万吨和 2.63 万吨,原镁消耗量分别为 2.76 万吨和 2.9 万吨。 方向盘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未来的主要提升点在于通过进一步改进压铸工艺继续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

  仪表盘支架、中控支架、显示屏支架、空调支架等重量在 5kg 以内的中小型支架类的产品,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材料 利用率比较可观,估计可以达到 70%,但该类产品目前主要运用于中高端品牌所以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估计在 5% 左右。由于支架类产品本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开始向中低端车型推广以后,市占率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于 支架类产品统一进行预测,假设到 2025 和 2030 渗透率能够分别达到 15%和 60%,材料利用率能够分别达到 75% 和 85%,那么预计到 2025 和 2030 年,各类支架类产品的镁合金消耗量分别可以达到 9.68 和 35.92 万吨,原镁消费 量可以分别达到 10.65 万吨和 39.51 万吨。

  镁合金轮毂由于其较好的减重比例,是具有潜力的汽车零配件产品,主要有锻造和铸造两种加工方式,铸造工艺成熟 度较高,但是存在着轮毂组织不够致密,组织成份不够均匀,以及成型轮毂机械强度较低等缺点。在锻造上,镁合金 由于自身塑性性能比较差,大型锻件加工难度大、成材率和力学性能低。目前镁轮毂的加工技术还没有出现明显突 破,市场渗透率极低,应用的速度也较为缓慢,按当前渗透率为 0.01%,材料利用率 40%来算,假定到 2025 年渗透率达到 1%,2030 年渗透率达到 5%,材料利用率在 2025、2030 分别达到 45%、50%来计算。预计到 2025 和 2035 年,镁轮毂方面镁合金消耗量分别为 1.11 和 5.27万吨,原镁消耗量分别为 1.22 和 5.79 万吨。

  对于其他的零部件,根据其质量分为大(15kg 以上)、中(5-15kg)、小型(5kg 以内)零件,总体来说其工艺成熟 程度和市场渗透率根据大小呈负相关关系,这里预估三种类型的零件目前的平均材料利用率分别为 40%、50%、70%, 平均市场渗透率分别为 0.5%、5%、20%,按照 2030 年能够达到材料利用率分别达到 55%、75%、85%,市场渗透 率分别达到 5%、15%、50%来预测,那么到 2030 年,下述零件镁合金和原镁的消耗总量分别为 34.49 万吨和 37.94 万吨。

  综合以上预测,预计 2030 年我国汽车各个零部件镁合金总消耗量为 71.52 万吨,原镁总消耗量 78.67 万吨。 目前特斯拉、比亚迪等知名汽车品牌均在积极研发镁合金仪表盘骨架,取得显著效果,万丰和比亚迪合作研发的支架 基本已经能够实现批量化供货。镁合金轮毂主要制造商为鼎鑫科技和德威股份,且均采用一次正反挤压成型锻造技术, 万丰奥威具有生产镁合金轮毂的技术能力,但还未应用到乘用汽车上。造成镁合金轮毂市场渗透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 下游,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已经推出了使用镁合金轮毂的固定车型,但市场整体依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镁合金显 示器背板支架、中控台骨架类产品出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博奥镁铝、山东华盛荣镁业都有相应的产品和专利。 新能源汽车用镁合金动力总成壳体也具有一定的潜力,星源卓镁研发的该类产品已经应用于上汽部分车型。镁合金还 可以应用于电池包中,例如三源新材与宁德时代合作投资建设镁合金项目,将共同开发镁合金动力电池壳体材料,利 臻科技研发了一种镁合金电池包托盘,并已经取得了专利。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和他的团队近年来在镁电池、镁固 态储氢材料上取得了突破,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可能。更大规格的一体化铸造件还在发展中,一旦成功量产,单 车应用量可以超过 100kg。

  近年来,建筑模板是镁合金的一个新应用领域,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大趋势,建筑模板现 场需要人工搬运,轻量化的要求高,镁相对其他材料在轻量化方面更有优势;镁耐碱,不容易沾水泥,清理费用低。 随着镁价的稳定,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生产镁合金建筑模板并在建筑工地使用,2023 年将批量供货,为镁合金在建 筑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目前最常用的建筑模板主要有木胶合板、竹胶合板、钢模板、塑料模板和铝模板,由于竹胶合 板模板可重复使用的次数一般较少,约 15 次左右,质量不稳定,等厚公差过大,制作过程繁琐。因此,竹胶合板模 板难以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而木板、钢板、塑料板、铝板目前的市占率分别为 60%、15%、5%、20%。近年来,国 家及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推出相关政策,《“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强调了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 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等重点任务,因此铝模板在全国各地的应用持续渗透。

  镁合金建筑模板在保持铝合金模板使用周期长、可回收等优点的基础上,还拥有以下 4 点优势:1)质量更轻,加工 率高:建筑模板现场需要人工搬运,每平米镁合金模板比铝合金模板轻 25%;每吨原材料可生产的面积多 50%,可 减轻施工人员工作强度以及节约土建总包成本。2)具有较强耐碱性:通常建筑混凝土的化学性质为弱碱性,镁合金 模板对于碱性物质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且不易沾水泥,可有效降低清理费用。3)可回收率高:镁合金模板多次使用 后可以进行回收,重新进行冶炼制作成镁锭或者镁棒,又一次使用于模板或者其他镁合金产品。4)压铸性能好:镁 合金建筑模板使用压铸工艺一体化成型,后加工的成本要比原来铝合金挤压型材焊接的成本要更低。

  2022 年,我国建筑模板产量和需求量分别降至 29225 万平方米和 28416 万平方米。相比于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主要 是受疫情和地产行业去杠杆政策导致。

  由于镁合金模板重量轻、可回收等特点,叠加镁上游矿端资源丰富,未来镁模板渗透率或将显著提升,目前国内以云 海金属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已开始生产并应用。假定 2022 年,镁模板的市占率为 1%,2025 和 2030 年镁模板的市占 率可分别达到 5%和 10%,每平方米镁模板使用 16kg 镁合金,建筑模板的需求量年度增长率为 1%,2021、2025 年 和 2030 年镁建筑模板压铸的材料利用率分别为 70%、80%、90%。预计到 2025 年和 2030 年,建筑模板的镁合金 需求量分别为 29.57 和 55.25 万吨,原镁需求量分别为 32.53 和 60.77 万吨,CAGR 达到 30.69%。

  当镁铝比在 1.5 倍以内时,就具有一定的性价比。镁供给方面,部分企业在积极新增产线,能够及时满足下游需求增 长,同时规模化效应下成本或将逐渐下降,利于稳定镁价。而铝受到国家产能天花板和欧洲能源危机的限制,供给较 为刚性,铝价中枢或将中长期向上,为镁合金经济性应用创造条件。此外,我国在镁合金压铸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技 术进步,可进一步提升镁的推广和应用。

  镁合金成本基本由原镁成本决定,原镁的含量一般在 90%以上。皮江法在引入中国后的近三十多年间,工艺技术不断 得到提升,污染减少,能耗降低,使得原镁冶炼的成本在不断降低,从 1988-2018 年,皮江法炼镁的主要资源白云 石、硅铁、标准煤和电力消耗量分别减少了 25%-39%、26%-47%、73%-74%和 66%-67%。

  我们测算了皮江法炼镁的吨成本,以云海金属作为参考,2022 年云海金属镁合金产品总成本为 23.43 亿元,占营业 成本比例为 31.76%,公司生产镁合金中自产原镁超过 80%,镁合金中原镁占比含量通常超过 90%,因此估计公司 2022 年镁合金业务成本中,75%来自于原镁生产,即公司 2022 年自产原镁总成本约为 17.57 亿元,占营业成本比 例约为 23.82%;2022 年公司原镁产量约 9 万吨,则每吨原镁生产成本约为 19522 元。 从成本结构来看,皮江法的主要成本来源自于四个部分:包括燃料在内的原材料(白云石、硅铁、煤炭、萤石等), 能源消耗,设备折旧摊销以及各类杂项费用(人工、检修费用、运费等)。 1)原材料方面,假定目前的吨镁主要资源消耗相比于 2018 年能够再 下降 5%。除了四项主要资源之外,每吨原镁还需要使用 0.2 吨左右的萤石和 15 吨的水。云海白云石以自采为主, 估计开采成本为每吨 50 元。硅铁、标准煤、萤石价格按 2022 年每吨均价计算,分别为 8484 元、937(由环渤海 5500K 动力煤价格折算)元和 2825 元。

  2)折旧方面,2022 年公司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累计计提折旧额 2.6 亿元,假定原镁产生的折旧额占比 与营业成本占比一致,即 23.82%,则公司生产每吨原镁的折旧和摊销额约为 688 元。 3)其余的各项费用,包括制造费用、人力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按每吨原镁总成本减去材料和 折旧计算。除此之外,不考虑废料产生的额外处理成本和收益。水电成本按照平均每吨水 4 元和每度电 0.5 元计算。

  云海金属原镁生产具有一定优势:拥有白云石矿开采权(巢湖云海)以及部分硅铁自产能力(包头云海),使用竖罐 工艺等先进技术减少能源和煤炭消耗。将智能化技术引入到原镁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工需求。因此云海的原镁冶炼成本 要显著低于行业水平。例如,原镁的主要产地府谷县使用的白云石主要来自于五台地区,该地区由于环保整顿和高铁 施工矿石开采受到了严格限制。根据 mysteel 数据,五台白云石近期每吨价格在 250 元左右,因此外购白云石相比于 自采总成本要提升 2000 元左右,此外,云海金属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要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估计行业平均的折旧摊销以及其他成本费用相比云海上浮 20%,那么行业的平均吨镁成本为 22642.3 元。

  综上可见,在原镁的生产成本中,硅铁、煤炭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其中,白云石的成本在自产和外购上的 区别较大,如果就近取得白云石矿山的开采权,那么可以节约大量成本。硅铁成本和标准煤成本主要由市场决定,波 动较大,企业议价能力较低,并且有能力实现自产硅铁和煤炭的镁企业也很少,未来各个企业如果能够将产业链进一 步扩展到其他上游原料上,那么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一些其他的成本和费用,例如能源、折旧、制造费用等,可以 通过工艺和技术升级减少能耗以及设备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电解法的成本由原料、电力、设备和各类费用组成。电解法使用的原料是无水氯化镁,吨镁需要的无水氯化镁为 4 吨 左右(根据分子量计算),同时能够产生 3 吨左右的副产物氯气。 电解法主要的难点在于技术,一是无水氯化镁的制备,氯化镁的脱水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难题,电解法对于原料 的纯度要求很高,但氯化镁的脱水过程中极易发生副反应产生杂质,影响电解效率。二是电解技术,我国的电解设备 目前对外国技术依赖较高,例如盐湖股份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引进的就是挪威海德鲁的技术。该项目于 2016 年左右 建成,由于高海拔环境影响及设计缺陷,装置自建成以来尚未实现稳定运行,导致盐湖镁资源持续高效开发利用目标 未能如期实现,从财务数据来看该项投资给盐湖股份带来了严重亏损,公司重组后剥离了该项目,目前基本处于停摆 状态。

  如果盐湖股份 10 万吨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能够突破技术难题实现规模化生产,假设产能利用率为 80%,以此为基础测 算理论状态下电解镁的成本。电费方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设计直流耗电为吨镁 14470kWh,电价为 0.5 元/度。原料 方面,青海省将“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要求无水氯化镁的车间成本为不超过每吨 1200 元, 按照 1200 元测算。折旧方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计划投资为 200 亿元,假定折旧年限为 10 年,那么吨镁产生的折 旧费用为 2500 元。除工程建设以外的折旧、摊销以及其他成本假定与皮江法的行业平均水平一致。

  相比与皮江法,电解法主要成本来自于电力,电费价格较为稳定,因此电解法的成本也较为稳定,不像皮江法容易受 到原料价格变动影响。我国西部具有发展电解镁的自然环境优势,青海、西藏地区的大量盐湖是提取氯化镁的优质来 源,同时,由于较高的海拔,西部具有丰富的光伏和风电资源,通过自产发电可以节约大量的电力成本。另外,电解法的能耗远低于皮江法,后者总能耗大约在 5 吨标准煤左右,折合电力大约相当于 40000Kwh。综上,发展电解法具 有不小的意义。然而因技术所限,电解法暂时没有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同时副产品氯气具有毒性,管理上也有较高 要求。 针对电解法的技术难题,工信部在 2021 年表示,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盐湖资源高效开发、综合利用等科 技支撑工作,指导地方及企业做好氯产品等相关论证,开展无水氯化镁电解生产金属镁技术攻关,推动解决困扰盐湖 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难题。青海省将“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确定为青海省首个“揭榜挂帅” 重大科技专项,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目前镁合金的下游应用主要以汽车压铸件为主,基本原理是液态或半液态金属在高压下以镁加工技术与装备较高速度 充填到模具中,并在压力作用下凝固而获得所需铸件。镁合金压铸件主要以成本加成的模式定价,不考虑后期包装和 运输,压铸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和人工成本组成。 单位加工成本(部件成本与部件重量之比)整体上和部件大小有关,小规格部件的精度要求通常较高,单位加工成本 和产品大小呈反向相关,但由于不同产品的加工难度和精度要求都有差异,因此两者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加工成本 中,能源成本和模具成本是相对大头。镁合金压铸有高温熔化环节,熔化设备主要以电熔炉为主,用电成本较高。另 外,虽然镁合金的模具寿命较长,是铝合金的 3 倍以上,但在镁合金应用没有大规模放量的情况下,模具成本的摊销 偏高。除此之外,压铸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其质量不稳定,工序多,成品易出现缺陷,在各个工序和质量管控方面 会产生比较多的人工成本。镁合金压铸件易变形,通常需要精加工或产品整形等工序提高产品精度;表面易腐蚀,产 生后期表面防腐处理费用,增加了部分成本。 汽车用非承重镁合金零件材料主要有 AZ91D、AM60B 和 AM50A 三种型号,具体的型号根据压铸件的部位和类型决 定,三种型号的价格略有差异,在每吨几十元左右。

  以星源卓镁为参考,公司2022年1-6月压铸业务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占主营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8.39%、 20.14%、31.48%。考虑到目前镁合金压铸的制造费用比铝合金要高一些,估计镁合金压铸的材料、制造、人工费用 比例大致为 4.5:3.5:2 左右。 前文中提到,我国目前单车用镁量较低,不仅与国际上有一定差距,而且也没有达到《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设定 的单车用镁量目标,其中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就是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发展速度较慢,我国的常用镁合金型号含硅量低, 收缩体积比率低,容易产生缩松缩孔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压铸的性能要求;高性能镁合金材料产业起步缓慢,基础 薄弱,而镁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回报期长,学习曲线较长,短期内很难一蹴而就,尤其是设备和模具方面过去依赖进口较多,价格高昂,制约了压铸镁合金的推广,甚至还面临着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产业 链整合情况也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集群优势,产业结构还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升级。

  经过数十年来的努力,我国在镁合金压铸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根据压铸杂志发布的《中国镁合金压铸行 业报告》显示,在国内相关镁合金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相关单位开发的国产镁合金熔炉已经基本成熟,主要性能 上基本达到了进口熔炉的水平,且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性价比更高。力劲集团、 伊之密、锐风机械、震高机械、仁兴机械、海天金属等在镁合金压铸机研发、生产、制造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 镁合金公司开始批量采购上述公司的镁合金压机,性能和国外压机差异较小。目前,国产镁合金压铸机在压射速度、 压射比压、建压时间等几个关键的技术参数方面已经与进口产品基本接近,不过在整体性能和技术含量上还有待于进 一步提高。

  未来几年原镁产能大规模释放,有利于降低镁成本和价格,利于镁推广应用。以宝武集团为首的大型央企,大力推广 镁合金应用,扩张原镁产能,提升汽车用户对镁合金的信心。因此前众车企担心原镁产能过小,大规模应用容易造成 价格大幅波动,从而不敢规模应用镁合金。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和安徽省池州市青阳 县等地发挥各自区位及产业优势,聚力发展镁基新材料等产业,着力打造镁业生态圈,均取得显著成效。

  除了技术难题以外,影响镁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限制来源于价格。在同样的体积下,镁合金价格在铝的 1.5 倍以内就 具有性价比,如果考虑到两者深加工成本的差异,那么当镁价在铝的 1.3 倍以内时,镁合金在可替代铝合金的领域有 望达到大规模应用。 电解铝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2021 年我国电解铝行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约为 4.38 亿吨,约占全社会二氧化碳净排 放总量的 5%,2022 年我国全年工业用电量累计 55943 亿 kWh,电解铝产量为 4021 万吨,按照每吨电解铝耗电 13500kWh 测算,则我国电解铝工业耗电占据当年全国工业用电总量的 9.7%。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尤其是各类限电限产措施的发布,电解铝产能临近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电解铝行业进 行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例如《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 法违规项目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多项政策 的综合效应,促成了电解铝总产能“天花板”的形成,上限大约在 4500 万吨左右,行业产能受到了严格控制,2022 年我国电解铝产能为 4423 万吨,已经接近瓶颈,产能利用率为 90%左右,提升空间有限。 近几个月,西南水量的紧张影响了水电发电量,云南、贵州、四川等对水电依赖程度较高的省份都出台了比较严格的 限制措施。贵州地区连续三次发布降负荷通知,要求省内电解铝企业减产幅度超 60%,合计减产规模超 90 万吨。云 南省由于水电紧张,2022 年 9 月对电解铝行业实施限电,各企业压减用电负荷 15%-30%不等,累计停限产比例超过 20%。2023 年 2 月,云南实施第二轮限产措施,涉及限产产能在约 65 万-80 万吨左右。四川省由于 2022 年夏季的 高温,用电紧张,电解铝企业持续压减产量,减产规模约为 40 万吨,占全省总产能的 33%左右。电解铝的停产和复 产成本较高,即使减产政策能够有所松动,产能在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恢复。

  从全球来看,受俄乌冲突和极端天气影响,欧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能源危机,国外铝企业也出现了普遍减产,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欧洲的铝产量已经降至 19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累计减产产能约 153.8 万吨,占欧洲地区电解铝 建成产能的 15%左右。2022 年 9 月,欧洲最大的铝冶炼厂敦刻尔克铝业公司表示将减产 22%以应对不断飙升的能源 价格。挪威海德鲁公司也表示将关闭其在斯洛伐克的斯洛瓦尔科铝冶炼厂,该公司自 2022 年初减产 60%。2023 年 3 月 9 日,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警告称,欧盟未来能源价格将显着上涨,廉价天然气将不复存在。天然气价格将不会与西方制裁俄罗斯之前的价格相同,消费者应该为此做好准备。即使重新推动开发新气田,这些气田投产也需要数年 时间。因此来看,欧洲未来几年内能源价格将持续高企,铝的产能增长将会十分有限。

  综合来看,我国铝产能已经接近天花板,而欧洲由于能源价格铝扩产的可能性极小,中国是全球铝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2022 年中国铝产能占全球产能的 57.14%,在中国和欧洲铝扩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未来全球铝的供给偏紧。 我国铝的主要消费领域为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电力和包装,消费需求占比分别为 32%、22%、12%和 11%。 房地产建筑业是铝材消费的重要领域,建筑型材占铝材总消费量的近三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铝在建筑领域的消费 量占比稍低于中国,根据 Bloomberg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铝消费中建筑领域占比为 25%,交通运输和电力用铝分 别占比 23%和 21%。包括中国在内,目前全球铝消费正面临由建筑领域为主向交通、包装等领域的转变。

  从需求来看,铝的消费量将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结构和建筑装饰,相比传统建材具有强度 高、施工效率好、更加环保等优势,成为了国内建筑工程工程化材料使用的发展主要方向和政策导向,当前,我国铝 合金模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止 2021 年底,中国建筑铝合金模板市场保有量达 7950 万平方米。新项目的开工建 设,以及部分存量市场的替换需求,建筑行业铝需求量会有较快的增长。 在交通运输行业来看,未来铝需求的最大增长点在于新能源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年,单车用铝量目标要分别达到 250、350kg。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继续放量、铝合金逐步替代传统的钢 结构部件、单车用铝量的持续提升将带来铝的新需求。在作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中,铝的应用也较为广泛,预计这部分的用铝需求也将伴随新能源车的规模扩大而迅速增长。另外,我国的高铁、轨道交通轻量化技术也在发展中, 也能够推动用铝需求的增长。

  其他行业来看,铝可以用于光伏组件中的光伏边框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中的光伏支架,光伏边框每兆瓦装机耗铝量大约 在 0.5-0.75 万吨,光伏支架每兆瓦电站建设耗铝量约为 1.9 万吨左右。铝合金在电子产品、家居行业、消费品包装、 5G 等领域也有应用的潜力。 综上所述,随着传统用铝行业的复苏和新兴用铝领域的出现,铝合金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长期内我国铝或将一直处 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推动铝价上升,为镁合金取代铝合金提供了机会。

  目前镁合金行业的上市企业不多,其中云海金属是唯一镁全产业链覆盖的企业,拥有最大规模的原镁产能,目前正加 快产能扩张,有多个项目在建,2023 年将有多条产线投产。万丰奥威旗下镁瑞丁是汽车镁合金压铸件领域的龙头企 业,目前年产能约 1800 万件,在北美市场达到占有率 65%;国内业务也在不断开拓中,业务规模有了显著提升。星 源卓镁主营镁、铝合金压铸件,目前营收主要来自于国外,正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业务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春秋电 子在 3C 镁合金部件具有核心竞争力,目前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布局汽车电子件领域。宜安科技是全球范围 最早布局大型镁铝合金压铸设备的企业之一,能够为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供货,同时在生物镁合金领 域也是行业领军者。

  云海金属集团成立于 1993 年,2007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是国内镁合金行业布局最全面的公司,目前拥有山西五台, 安徽巢湖两大原镁供应基地,共计 10 万吨/年原镁产能;拥有巢湖、五台、惠州三大镁合金供应基地,共计 20 万吨/ 年镁合金产能;拥有南京、巢湖、重庆、荆州、天津五大压铸基地,共计 3.8 万吨/年高性能镁、铝和其他合金压铸件 产能。2021 年 12 月 28 日公司和宝钢金属共同投资建设年产 30 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开工,该项目 有望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在青阳县及毗邻地区形成千亿产业集群,成为中国重要的镁合金应用新材料创新基地。 目前云海的青阳项目进展顺利,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建设,预计在 2023 年底能够投产,在 2025 年五台、巢湖、青阳 项目完全达产以后,能够达到年产镁锭 50 万吨,镁合金 50 万吨,深加工产品 20 万吨的产能。

  云海金属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镁合金、铝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轻量化、3C 以及建筑模板领域。近 几年营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公司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91.05 亿元,同比增长 12.17%;实现归母净利润 6.11 亿元, 同比增长 23.94%。公司 2022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并且公司扩展了 镁合金、铝合金深加工业务,产品结构有所优化,使公司的业绩大幅增长。

  2022 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7.83 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15.96%,同比增加 2.30%;镁合金产品业务收入为 33.08 亿元,毛利率 29.14%,同比增加 6.40%。从地区来看,2022 年公司分别在国内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9.02 亿元和 18.8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62%和-7.27%。镁质汽车零部件产品业务量同比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镁合金建筑模板已经规模销售,开拓了在建筑领域的新应用。 未来镁合金业务在汽车轻量化、建筑模板等领域的扩大,公司营收有望进一步增长。青阳镁合金基地以及包头硅铁项 目的建成以后,有望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原材料成本,继续提升镁合金业务毛利率。

  公司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作为核心发展战略,自主开发了全套镁还原设备和镁合金生产加工设备,原镁还原节能 降耗水平位于行业前列;自主研发了大罐竖罐底出渣镁冶炼技术、镁合金熔炼净化技术和镁合金成型技术等,也都处 于行业领先水平;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 10 项,2018 年入选镁合金行业军用标准的制定单位;拥有多项专 利,2022 年新增专利 99 项,通过技术领先和标准制定奠定了行业的领军企业地位。公司目前正在与宝钢金属及相关 高校和研究所合力开展镁基固态储氢研究项目,目前处在产线化试制阶段,在技术成熟后会量产。

  万丰奥威汽轮有限公司于 2001 年成立,2006 年在深交所上市。2003 年,成立威海万丰镁业公司,正式布局镁行业, 公司于 2015 年收购万丰镁瑞丁。2020 年,公司收购万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55%股权,形成汽车金属轻量化零部件 产业和通航飞机制造产业“双引擎”格局。 子公司万丰镁瑞丁是世界镁合金行业的领导者,全球领先的创新型镁合金铸造部件供应商,拥有行业尖端核心技术。 公司在加拿大设有世界一流的镁合金技术研发中心。公司拥有高技能、国际化的专业团队,配备数十台各类型号的压 铸机,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的镁合金部件全流程服务。公司目前年产能约 1800 万 件,在北美市场占有率 65%。

  2021 年,公司累计生产镁合金压铸件产品 1674.83 万件,同比增长 12.63%,销量 1501.97 万件,同比增长 14.32%。 公司主要以“订单驱动”的方式进行生产。汽车轻量化金属部件按照新品开发-送样检测-小批量试生产-批量供货的流程进行,销售以 OEM 为主、AM(售后市场)为辅,公司的镁合金产品均以 OEM 的形式进行销售。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汽车轻量化金属部件(镁合金、铝合金、钢模具冲压、涂覆)和通航飞机制造业务。2022 年前三 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76 亿元,同比增长 37.05%。主要是公司订单充足,订单量同比增长以及主要原材料价 格同比上涨,价格联动结算机制优化所致。 近几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之前由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对中国铝制车轮征收关税、反倾销税等,给公司经营带 来了压力。2022 年,公司盈利实现探底回升,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5.94 亿元,全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润 8.18-9.18 亿元,同比增长 145.38%-175.38%。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汽车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02.15 亿元,同比增长 39.64%;2022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 毛利 10.49 亿元,毛利率 16.49%,比上年同期增加 0.94%。按地区来看,2022 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实现营业收入 31.02 亿元,同比增长 22.61%,在国外实现营业收入 41.22 亿元,同比增长 36.63%,市场开拓取得了积极成效。

  公司加大以镁合金为主导的轻量化材料应用研发,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公司开发的高导热镁合金技术新型材料实现 在海工装备通讯领域应用;万丰镁瑞丁与斯巴鲁联合开发混合动力汽车镁合金充电器外壳,首次实现镁合金在车载充 电设备的批量使用;与重庆大学等共同完成“镁合金复杂和特种铸件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预计未来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恢复,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将给公司带来大量的市场空间,营业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在海外不断投资设厂,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减轻公司所受关税制裁以及海运成本的影响,若原材料价格走势变动趋 缓,价格联动结算滞后影响减弱。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2022 年在创业板上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已通过宁波市企 业工程技术中心资质认定和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资质认定。企业专业从事镁合金、铝合金压铸件的开发 设计和生产,致力于镁合金压铸件在车身结构件,内饰件等方面的轻量化的应用和推广,如车灯散热架、座椅扶手骨 架、副仪表板骨架、转向器支架、车载显示屏背板等产品,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镁合金压铸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和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公司近年 来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增长速度均较快。2022 年上半年,公司镁合金压铸件产量 155.43 万件,销 量 145.06 万件,产能利用率为 44.78%,产能利用率不高,主要是公司新购置设备较多,产能基数增长较快,加之公 司产品结构多样,部分产品订单具有批量小、不连续等特点。预计在新品从研发阶段逐步转入量产阶段以后,产能有 望得到释放。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和供应商集中度均较高,主要是受目前需求端汽车用镁量较低,供给端镁合金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累计销售收入占比 57.84%,前五大采购商累计采购金额占比 75.61%。公司的最大 客户是宁波继峰和 SeaLink,2022 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 16.09%和 15.3%。其中,SeaLink 在 2021 年及以 前都是公司的最主要客户,对其销售收入占比在 25%以上,是其主要供货商。继峰股份则是公司新发展的客户,于 2020 年下半年签订了为期 3 年的采购合同。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不断提升。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1 亿元,同比增长 27.29%。总体上来说, 公司的业务规模还较小,尽管高强镁合金精密压铸件生产项目已于 2021 年陆续投入生产,但新产品从开发到量产等 仍需要一定时间。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425.95 万元,同比下降 7.10%,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涨幅较大、美国加征 关税措施迫使公司降价、年降条款影响等导致了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进而影响到了净利润。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5 亿元,同比增长 13.64%,其中镁合金压铸件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503.25 万,占比 52.21%。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较高,主要原因是公司在镁合金压铸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及较强的技 术优势,且公司报告期内产品以外销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中小镁合金压铸件为主。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毛 利率 4617.18 万元,毛利率为 37.07%,同比下降 11.11%。其中镁合金业务实现毛利 4512.25 万元,毛利率为 30.62%, 同比下降 20.46%。

  经过多年技术探索与积累,公司自主研发并构建了涵盖压铸成型、后道处理、精加工、检测控制完整生产链条的核心 技术体系。其中,公司在模具与夹具研发设计以及产品精加工方面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有效解决复杂零部件的生产 难点,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产品成功应用于特斯拉、奥迪、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知名品牌汽车,产品 质量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2020 年 5 月,公司被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定为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 企业。2021 年 7 月,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并通过公示。

  苏州春秋电子,成立于 2011 年,总投资 2.3 亿元,从建立之初,已经发展成为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塑胶机构件模具 与产开发与制造企业。是联想、三星、东芝、LG、纬创等客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于 2017 年在沪市主板上市。公司 旗下拥有崴泓模塑、经纬电子、庐江博大等子公司。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产品结构件模组及相关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笔记本电 脑及其他电子消费品的结构件模组及相关精密模具。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33 亿元,同比减少 3.94%;实 现归母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减少 49.09%。主要受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整体下降的影响、多家子公司相继投产运营, 管理成本提升及美联储加息影响美元汇率导致。 2021 年,公司共计生产 PC 及智能终端结构件 8651.74 万件,模具1214 套,分别同比增长 17.06%、14.96%。

  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汽车电子领域,通过在镁铝合金的技术优势,契合汽车轻量化的产业趋势,在新能源汽车多个场景 均得充分发挥镁合金优点。公司于 2021 年 12 月 10 日发布了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资不超过 5.7 亿元 用于“年产 500 万套汽车电子镁铝结构件项目”及补流,该项目有望于 2022 年顺利投产,随着新产线产能利用率的 爬升,公司车载结构件收入及利润有望同步提升。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5 月,经过二十余年的学习研究以及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公司。 宜安科技是一家集轻合金材料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液态金属、生物可降解医 用镁合金、镁铝合金汽车产品为公司三大重点板块业务。产品范围包括消费电子、高端 LED 幕墙、医疗器械、汽车 配件、通讯设备、大型结构件(车门、电视幕墙等)等。 公司是全球范围最早布局大型镁铝合金压铸设备的企业之一,长期致力于研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型材料,拥有多种 型号的大型压铸设备,可以满足不同规格大型精密压铸整体集成产品的生产需求,是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 企业的供应商之一。近两年公司经营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压铸件产量有所下滑,2021 年,公司总共生产镁、铝合金 精密压铸件 5588.35 万件,同比减少 5.61%。销量为 5792.38 万件,同比增长 5.88%。

  近几年,公司营业收入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公司在 2022 年积极扩大销量,客户订单增加,截止 2022 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39 亿元,同比增长 49.41%,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 396.24 万元,同比减少394.06%。2022 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6 亿元,同比增长 50%左右,预计归母净利润 280-420 万元。

  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也具有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具有引领标准制定和产业化的能力,生物可降解医用镁合金项目是 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科研和产业化能力雄厚,具有极强的科研集群优势,行业影响力强。公司正在研发高纯镁 支架等相关产品,目前正处于实验室阶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86 569863569